5月30日,上海大学绿芙端粒酶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大楼隆重举行。该中心是由上海绿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端粒酶研究院和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共同筹建,将致力于生物科技领域的前沿阵地,打造国内一流的端粒酶研究平台。
端粒酶即是端粒的激活剂,被称作“生命的永动机”。研究发现它能延长细胞的端粒,从而让人体细胞的分裂次数从50次增加到80次。自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发现端粒酶如何影响染色体的三位美国科学家后,端粒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其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处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上海大学绿芙端粒酶研究中心,是国内首个高校与企业共建并以端粒酶为主题的研究中心。此机构将在上海绿芙生物端粒酶研究院近10年专攻端粒酶领域的基础上,发挥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优势,本着产、学、研联合理念,开展端粒酶基础性与前瞻性研究。
据悉,该研究中心将由100多项专利拥有者,全球领创从三种复方草本中激活并分离出端粒酶因子活化蛋白专利发明人吴建国教授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陈付学教授共同领衔。将带领一支包括4名教授,5名副教授以及多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为骨干的研发团队,从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端粒如何延长人类寿命等生命科学领域进行研究,并积极推动端粒酶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于小冬教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生命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小军、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健康台台长冯定祥、中国科学报赵广立先生、中国食品报社副总编刘家春先生、中国中医药报专题部主任任海霞女士、亚太传统医药杂志社主编王尚勇先生、上海大学基础研究处处长施鹰教授、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沈忠明、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陈付学、上海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聂永有教授、上海绿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出席了本次揭牌仪式。
活动中,与会专家和媒体代表围绕现代生物科技、端粒酶与诺贝尔奖的成果转化、端粒酶的疾病干预与抗衰老等主题畅谈了想法,提出了诸多富有建设性、指导性和学术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大健康产业联盟执行主席、欧盟中国委员会高级专家、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原副所长于小冬教授认为,绿芙端粒酶研究中心的成立,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大健康国策的实现,对于国人的全面健康、多种慢病的防控,以及生命的延长,具有不可或缺的、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他期望成立后的研究中心,能发展成为我国端粒酶的研究和技术中心、标准制定中心、话语权和信息中心、国际交流和公众教育中心,引领中国端粒酶产业稳健、迅速的发展。
上海大学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教授认为,端粒酶领域的深入研究以及成果转化,有可能推动人类健康领域新的革命。希望上海大学绿芙端粒酶研究中心早出成果,多出成果,让广大百姓都能够享受到科技与创新带来的普惠。这也正好体现了上海大学“自强不息,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校训。
最后,上海大学人事处处长朱明原代表校方,向上海绿芙生物董事长吴建国先生颁发了聘任证书,正式聘任吴建国为上海大学兼职研究员。
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以基因工程、生物药研发、干细胞移植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对世界经济民生产生了深远影响。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提出了健康领域中长期战略规划。我们期待绿芙端粒酶研究中心的成立,能够提升中国在端粒酶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带动我国相关产业快速集聚与发展,为我国的生物科技创新提供更高水平的学术与智力支持。同时我们也希望,该中心能让科学技术成为人类健康的新动力,推进先进科技成果为人类健康和高品质生活服务,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健康梦、长寿梦。
端粒酶相关知识
上世纪40年代,各国科学家就已发现人类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部分,并命名为“端粒”。它是由许多简单短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Telomere end-binding protein, TEBP)组成。在正常人体细胞中,可随着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
端粒是细胞必需的遗传组分,因为它能够保护和补偿染色体末端遗传信息的丢失,保护它不会被核酸酶识别而免遭降解。但是在复制过程中,端粒也因为复制机制的缺欠或者其他原因会缓慢地丢失,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端的端粒就缩短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其端粒的DNA丢失约30-200bp),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就无法继续分裂了。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衰老细胞中的一些端粒丢失了大部分端粒重复序列。1990年,凯文·哈里(Calvin Harley)发现不同年龄的人的体细胞的寿命明显不同,其端粒的长度也不相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缩短。细胞愈老,其端粒长度愈短;细胞愈年轻,端粒愈长。因此现代生物学家用端粒阐述了人体衰老机制。
端粒酶是在细胞中负责端粒延长的一种酶,它可将端粒DNA加至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把DNA复制损失的端粒填补起来,使端粒修复延长,可以让端粒不会因细胞分裂而有所损耗,使得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
2009年,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